企業郵箱

打通“生態經脈”,寧波月湖連續5年保持Ⅲ類水質

打通“生態經脈”,寧波月湖連續5年保持Ⅲ類水質

發表時間: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MVr5X4roccsFpS-xf7ZSgg 作者:轉發

自2018年月湖整治完成后,水質指標逐步提升,近5年來主要指標始終保持在地表水Ⅲ類水水質。各種媒體均對月湖有過相關報道,本次轉載”寧波五水共治“公眾號2024年10月25日刊文。




打通“生態經脈”,寧波月湖連續5年保持Ⅲ類水質

   

2024年,前三季度寧波海曙區月湖水質檢測均為Ⅲ類。至此,這個“母親湖”已經連續5年保持Ⅲ類水質標準,部分指標達到Ⅱ類標準。 


Ⅲ類水是什么標準?

形象一點來說,Ⅲ類就是可以游泳的水,而Ⅳ類水只能看。


111.jpg

作為寧波的母親湖,十幾年前,月湖周邊市政管道老舊失修,湖中淤泥沉積、藻類暴發,水質惡化,一到夏天湖水便發綠泛黑,不時彌漫臭氣,游客經此繞道而走,水質一度被評為劣?Ⅴ類。

222.jpg

月湖整治前的水質  

         

那么,月湖水質

如何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華麗轉身”?   


面對這種情況,海曙區在2017年啟動月湖水生態綜合整治,制定“1年建設,9年運維”的治理方針,推行“河長制”,落實管理模式,全面展開水質保衛“攻堅戰”。 

由于月湖屬于內湖,水源流動性差,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項目資本運營方決定在竹嶼下方建設一套雙向凈化與活水的全湖凈化活水系統,每小時最多可凈化800噸左右湖水。 

在冬季,月湖全湖的水只需要50天就可以“重生”一次,而在夏季,僅僅需要25天。 

另外,通過在湖底鋪上生態除磷劑,可以有效抑制藻類生長,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用松木樁圍堰,構造沿岸平臺,種植沉水植物,輔之以水生美人蕉、鳶尾、梭魚草、風車草等挺水植物,推進生態綜合整治進度。

333.jpg

圖片

通過人工干預,湖水“動了起來”,今年6月份,湖水含磷量達到0.06mg/L的低點。一月一循環,“臭水”變活水。

此外,月湖多年來泥沙淤積,項目管理方通過人工沖淤,一次性解決了超55000立方米的淤泥。同時,將清出來的淤泥制成燃料再利用,實現生態保護效益最大化。 在一系列水生態綜合整治后,月湖復現碧水清波。


該項目總投資7732萬元,是浙江省實施的首個湖泊治理PPP項目。 打通月湖水‘生態經脈’,具體涵蓋清淤及淤泥處置、水質提升與水生態構建、岸域綠化提升、海綿體修復、后期智能化管理等五大分項工程。

作為項目承接方,寧波天河水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王棟介紹。


如今,月湖水質常年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透明度保持1米以上。從2017年開展工作開始,僅僅兩年時間,月湖水質實現從劣?Ⅴ類向Ⅲ類的轉變,也成為寧波的一大旅游打卡地。 

月湖的成功治理,為寧波拓展水域治理新思路,運用生態治水模式推進全面治理和水質提升。